联系电话:

0931-85573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8:00
扫一扫,查看点石网络微信公众号

智慧乡村振兴建设的优势、实践、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网络 | 作者: | 日期:2023-03-16 14:35:16 | 阅读: 406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振兴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智慧化是当前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智慧乡村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来升级现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带领大家探讨智慧乡村振兴建设的优势、实践、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智慧乡村建设的优势


1、提升数字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已经深刻地影响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智慧乡村建设可以将现有的基础设施变成具有“智慧”的基础设施,而“智慧”基础设施的出现将会大大提高整个农村的数字化水平。
2、增强服务功能 智慧乡村建设可以将公共服务逐渐数字化,如农村医疗、教育、农业等服务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满足农村人民服务需求。
3、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传统农村经济寡头现象比较突出,智慧农业的普及能够使得农民更好地掌握当前的农业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4、优化农业结构和农户收益 智慧乡村建设能够借助大数据、远程监测、精细管理等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提升农业绩效。同时,智慧乡村建设还能够加强农村集体组织的力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让乡村产业更加高效,并带动农户收益提升。
二、智慧乡村建设的实践
1、为了有效推动智慧乡村建设,许多地方实践了一系列智慧乡村建设方案,通过推动电商、增强科技引领力、推进公共服务、壮大乡村企业等措施开展智慧乡村的建设。
2、推动电商,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缩短了供应链。引进大量的电商企业,对当地的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同时,政府也建设了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以减小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成本。
3、增强科技引领力 针对乡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帮助开展智慧农业及其他乡村发展。在大力支持新兴乡村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升级。
4、推进公共服务 智慧乡村还需更好的公共服务支撑之索引入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5、壮大乡村企业 通过“大规模、小公费”模式,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开展大规模培训、定向资金扶持、担保服务共享等,加强乡村企业发展的综合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融资。
  以上措施的实施,在智慧乡村建设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智慧乡村建设的难点 
智慧乡村建设的实施和推广难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难点包括: 
1. 预算问题 智慧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成本较高。对贫困地区来说,建设成本可能很难承担,政府需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限制问题。 
2. 缺乏科技人才 大量的智慧乡村项目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持,但是当前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项目的推进实施很难得到有效的支持。政府需要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农村去,在培养、引进、吸纳等方面加强力度。 
3. 建设维护难度大 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维护会面临难度和复杂性。在规划建设的初期,需充分考虑运营和维护成本问题,加强管理和维护能力的建设。
4. 农民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的薄弱能力 农民缺乏对数字技术的深入了解,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操作理解比较薄弱。
  因此,在开展智慧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宣传和科技教育普及,提高农民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的能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
  智慧乡村建设是未来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发展,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基础,需求和供给相协调的原则,从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 
1. 科学规划:始终坚持农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农村规划中注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概念,使农村规划体系更加完善。
2. 优化产业结构:乡村产业集群、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制造等领域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3. 推动技术创新:智现代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将成为未来智慧乡村发展的关键。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智慧农村发展进程。
4.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对农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应该关注农村人才的储备和引进,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智慧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是未来农村现代化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智慧化是智慧乡村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来升级现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兰州网站建设,甘肃制作网站,兰州点石网络 版权所有     ©2018-2024    陇ICP备1200025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51